行測部分一共有五大板塊:言語理解、判斷推理、資料分析、數量關系、常識。出題方式通常是客觀單選題,各地市題目數量與考試時間都不同。像國考是130道題,考試時間2小時,還是比較緊張的。
大部分人在做行測的時候應該都有這種感覺一題做不完。在前期我也一直處于題看不完的焦慮中,后來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那就是重新分配時間,將單位時間的價值最大化。
具體來講,因為我數量和資料板塊比較好,正確率在90%左右,而判推和言語的正確率十分不穩定,70-80%經常波動,常識更是一塌糊涂,連蒙帶猜也才30%的正確率。
而數量關系這一模塊是拉開差距的關鍵,我看到很多小伙伴都說數量不重要,直接放棄,但想要上70分,這部分是一定不能扔的,除非你其他板塊的正確率穩定且極高。
以國考為例,我的做題順序及時間分配:
1、判推50題40min (類比推理較簡單,利于進入狀態)
2、資料20題25min (此時大腦最活躍,適合做分析及計算)
3、言語30題25min (逐漸找到考試感覺,根據語感快速選擇)
4、數量10題15min(留出充足時間,力求會的都能做、做的都能對)
5、常識20題7min (看完題直接涂卡,有條不紊,避免最后出差錯)
這是我個人的做題順序,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答題習慣進行安排,將擅長的板塊放在中間做,以求高效準確地完成。另外,如果選擇最后涂卡,一定要留出充足時間,130道題涂卡大約耗時8分鐘,在考場上我就見過沒涂完卡賴著不交,被老師警告的情況,還是蠻唏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