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首先,保持清醒的頭腦,懷有質疑精神,這是撥開迷霧的法寶。學會質疑和反駁,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發展推動了科學的進步,從牛頓思考蘋果為什么掉下來發現了萬有引力。
從改革開放年代,小崗村的村民們敢于質疑政策,才發明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張現在還存留在博物館的文書上一個個紅手印,正是這些他們質疑精神的彰顯。學那一只小羊的清醒,敢于發聲,才擺脫了大鍋飯時代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才推動了社會和歷史的進步。
同樣企業發展的大潮浩浩湯湯,跟風的頗多成功的寥寥無幾。而魯冠球先生正是尋找到了人無我,人有我優的道路,摘掉所有的跟風牌子建立蕭山萬象節廠。從小微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才使得蕭山萬向節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營收千億、利潤百億的跨國公司。
其次,作為未來的干部,我們需要關鍵時刻站得出來,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青年干部,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當下政策的實行,理論的推進,都需要我們善于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去質疑,也需要我們有提前研判的能力,有風險意識、大局觀念。例如在疫情防控攻堅戰還未打響的時候李文亮醫生他就擁有質疑精神,率先,提出這個病毒是不是會人傳人,正是因為他敢于站出來因此才使得這個問題被更多人重視,等哪怕被批評教育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依舊不后悔自己勇于站出來發聲。第一時間趕到武漢的鐘南山先生也正是因為敢于發聲,以人民的安全為重,給經濟按下了暫停鍵,這一些敢于站出來獲得出來的干部,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我們就需要秉持這樣的精神,才能夠擔起自己的責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這也讓我想到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聯系群眾,做好望聞問切,用眼睛看百姓的生活現狀,用耳朵聽百姓的監督舉報,用嘴巴問百姓的急難愁盼,才能制定合適的政策。要做起而行之的實干家,不要做坐而論道的空談客。所有的干部都需要先用腳步去丈量地壟田間的廣度,用靈魂去標注基層天地的深度,讓褲子沾了百姓板凳的塵,鞋襪踩了群眾田間的泥,磨練出一身過硬本領,才能夠去急難險重的崗位上淬煉意志,汲取力量,保持保證自身成長。筋骨堅強,百毒不侵,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忌卮鹜戤?。